“书”贯中西,上海相聚|书展总结系列·全球篇
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展厅,一群穿着唐代服饰的外国留学生用英语朗诵起了杜甫的诗。
(相关资料图)
“飘飘何所似,天地一沙鸥。”由译者翻译成了“Drifting, drifting, where shall I lie, A seagull between sea and sky?”
这套新发布的《杜甫诗歌全集英译》(十卷本)选入了杜甫全部1500首诗,是杜甫所有诗歌的第一个韵译本,用英语展现了杜甫诗歌的音韵、格律之美。
这是上海书展的一处即景。
从西方文明经典到当代流行,从中华传统文化到现实写照,这场“老时间、老地方,不见不散”的盛会,一直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、文明互鉴的平台。
2023上海书展昨晚闭幕 ©王凯
坐标上海 品味世界
艺术圈的人曾说过,看一个国家的艺术地位够不够分量,只需看达芬奇的真迹有没有来过他们的博物馆展出。
位移书展,大概是要看到访作家了。
自2011年以来,上海国际文学周已累计邀请250多位中外作家、学者参与论坛。其中,包括4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。
上海的文学属性中,国际化视野一直都是最根深的存在。
那么上海书展的读者,懂不懂品味世界呢?
参与本届书展的奥地利作家菲利普·韦斯,他的德语小说《人坐在世界的边缘,笑》不仅获得了多个德国文学奖,法译本还获得了费米娜文学奖提名。介绍菲利普·韦斯时,学术主持吴俊随机向台下提问,有没有人知道第一位获得费米娜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谁,台下立马响起答案:“贾平凹!”吴俊不由得感慨:“不愧是上海国际文学周。”
参与这场读书分享会的读者
韦斯还带来了三首诗歌,雨果·鲍尔创作的拟声诗《车队》,全程模拟列车穿过的声音;奥地利诗人歌哈·汉姆的视觉诗《现在》,全文仅一个单词,即德语“Jetzt”,还有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、德国作家赫塔·米勒的拼贴诗《无题》。三首诗歌风格不同,但台下的读者认可喜欢。
在分会场朵云书院·滴水湖店,上海国际文学周诗歌之夜《全力以赴,成为自己——黑塞书信中的个人价值与时代选择》,吸引了不少市区读者赶来。
青年迷茫时看《德米安》,重建个人身份总是苦恼与忐忑的。若要寻求精神的慰藉,平复躁动的内心大概可以翻开《悉多达》。
但这一次的主角,却不是黑塞经久不衰的小说,而是他与家人,与友人的书信往来。寻常的对话,非常的智慧。这些文字,让我们离黑塞更近了。
“书信”,一直都是名家散落的珍珠。拾得,赏得,懂得。
有读者感慨,花两个小时赶过来真是值得。
读者在书展现场阅读 ©王凯
显然,经过多年的书香滋润,有品的上海读者懂得品味世界。
“上海国际文学周”和“诗歌之夜”连年璀璨,上海书展的“国际范”,是岁月难败的名家名作,是与时俱进的现代解读,是此时此刻的潮流风行。
世界很近,就在上海,就在身边。
面向世界 耀我中华
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在他和中国学者董强合著的《唐诗之路》中写道,至今仍记得第一次读到李白《独坐敬亭山》的激动。
前几天,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、总裁阚宁辉向董强教授建议发起一个新的选题:《相看两不厌——从敬亭山走进唐诗和中国》,邀请勒克莱齐奥一起重走唐诗之路,结合正在发生巨变的当代中国,为中国和全世界的读者集中呈现敬亭山的“独坐”之趣与“相看”之美,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做出一个精彩独特的出版样本。
敬亭山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象征,它正如出版和阅读一样,因为有着“独坐”的坚守与韧性,才有了“相看”的共鸣与美好,才有了亘古不变却与日俱增的文化魅力与价值。
在阚宁辉看来,在所有出版人的心中,都有一座永远的敬亭山。这座敬亭山,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、保持持久魅力的所在,也是出版人安身立命、建功立业的所在。
西班牙作家洛伦佐·席尔瓦说,可以把整个世界想象成一本囊括了不同语言、不同文化的大书,在其中,文学可以逾越诸多差异真实地反映出人的内心与本质。在文学论坛上,他阐述了自身如何从《孙子兵法》中提取灵感,运用到自己的侦探小说《水之道》创作中去的经历,佐证了文学何以跨越时空差异的能力,并向中国文学致敬。
阿根廷作家萨尔瓦多·马利纳罗认为,21世纪的文学是各地文化不断碰撞的文学,世界的文化、文学交流正是21世纪文学最为宝贵的财富。
本届“读者大会”嘉宾曹文轩有170本作品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,输出到7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他认为讲好中国故事的落点,在于“讲好”二字,他以列夫·托尔斯泰的作品举例说,那些富有质感的故事,并没有因为从俄语世界转换到汉语世界而消逝。
赵丽宏的日文版小说《树孩》在本届书展期间首发。
译者城田千枝子说起《树孩》里的描写有中国独特的文化:“《树孩》在日本刚出版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,《树孩》的‘万物皆有灵、生生不息”这个主题超越国界,使很多人产生了共鸣。”
读者在书展现场阅读 ©王凯
是的,中国的传统文化,中国的当代故事,正自越来越多外国作家的笔尖倾泻而出。而中国作家的奋笔书写也在向外拓展,向外延伸。
正如阚宁辉所言:“面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这一重大使命任务,我们时时要提醒自己,上海不仅有苏州河,上海还有黄浦江,上海还面对着太平洋。”
是的,漫卷诗书,洋洋大观。在上海,读世界风采。在世界,看中国气象。
两两相惜,彼此,不从来都是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吗?
上海书展,明年再见!
新演艺工作室
作者:赵玥、华心怡
编辑:小开
图片:王凯摄影,部分源自网络
©新民晚报文化部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