纪录《青春》:中国导演入围戛纳主竞赛,聚焦浙江织里年轻打工人 世界微速讯
纪录《青春》:中国导演入围戛纳主竞赛,聚焦浙江织里年轻打工人
不知从什么时候,我们在很多影视剧中已经很难真正的普通人了。许多影视剧中出现的所谓的“打工人",实际上与网络爽文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。那种质朴的,贴近百姓,贴近普通人生活的作品越来越少,事实上,无论是电影还是影视剧,作为艺术,同时也是信息传递的手段,接地气的生活,同样是需要被记录的,而不是一味地造梦去麻痹自己。
纪录片《青春》
高考刚刚过去,相信许多朋友此时也正在享受自己的假期,或是为自己的成绩懊恼,有人在憧憬未来的大学生活,也有人在为自己的未来迷茫,担心。这些都可以统称为“青春”。而在我们生活的大地上,还有这样一群年轻人,在全国最大童装生产基地浙江湖州织里镇,有18000多个大大小小的童装厂,一群来自安徽和河南的年轻工人。长江沿岸的农村青年来这里打工,青春在这个风雨飘摇、极度努力的社会,希望依然存在。
(资料图片)
这就是纪录片《青春》的内容,聚焦在一群打工的年轻人身上,影片应该是从春夏秋冬,四个季节来拍摄他们的日常生活,通过不加修饰的镜头,我们发现,这些大概在十八到二十多岁的年轻人,正在努力的缝纫孩子们所穿的衣服,他们手里缝制的是未来的花朵,但他们却在人生中最美好的阶段,在拥挤的,看起来并不舒适的环境中,抒写普通的人生。
有的人累了,从片中来看,他们大概是男女朋友的关系,就这样相互依偎在一起休息。还有的小伙子,嘴里叼着香烟,手里的活却从未停止,或许在很多人眼里,这不是什么好的习惯,何况还是在室内,在提出这些问题之前,还请看看这朴实的镜头下,他们并不是在五星级酒店,或是大学的课堂,当一个人在为生活而奔波的时候,体面,讲究,舒适,都会变成一种奢求。
但即便如此,生活中依然有欢乐的一刻,比如这些年轻的男孩子,女孩子相互嬉戏打闹的时候,朋友过生日被摸了一脸的蛋糕等等,从这些充满活力和笑声的时刻里,你有没有发现,或者说有没有回忆起自己的校园时光呢?我们的青春年华,少男少女荷尔蒙的迸发其实没什么区别,有区别的只是每个人命运的不同。这就是现实,现实不只有光鲜亮丽,或是黑暗可怖,更有无数普通的烟火。
该纪录片也成功入围戛纳主竞赛,可能在有的朋友眼中,外国人就喜欢看这种题材,仿佛是喜欢看我们受苦受难的样子一样,但事实上,正如我刚才所说的一样,你的青春是现实,他们的青春也是现实。更何况导演并没有刻意去宣扬和丑化,他只是用最质朴的镜头语言去拍摄了这些年轻人的生活,而且这些年轻人,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,还没有放弃心中的希望。
导演王兵
可能一些喜欢看电影的朋友,对他的名字也不熟悉,这并不奇怪,1995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,1996年进修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的他,如今是一位独立电影人。在独立拍摄影片之前,王兵相继在电视剧《校园先锋》、故事片《变形记》中担任摄影。1999年起,开始执导独立制作纪录片《铁西区》,历时4年最终完成。之后又在2010年推出首部剧情故事片《夹边沟》。
王兵
这部改编自杨显惠小说《夹边沟记事》,最后因题材缘故,内地上映无望。但该片却在威尼斯的两场放映(媒体场及公开场)都获得了不俗的口碑,还以“惊喜电影”的身份,到最后一刻入围威尼斯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。此次的纪录片《青春》聚焦在一群不一样的年轻人身上,这样的做法也让人想到了其他与王兵相似的导演,例如贾樟柯就是很好的例子。
毕竟电影,或是纪录片,亦或是影视剧,它们是艺术,是造梦的手段,也可以是照亮现实的镜子。我们的世界绝不是单一的,需要这样有良心的文艺创作者去发现不一样的人或物,才会让我们看得清更加真实的世界,更加真实的自己,要知道真实的生活,可不是人人月入百万,即便是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,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为自己发声。
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说出自己的看法,喜欢的话希望能关注我,点一个免费的赞,感谢大家的支持和鼓励,祝愿大家每天都有好事发生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