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视讯!普陀社区民警充当“解铃人”,倾力调解化纠纷!
“感谢曹杨新村派出所,感谢陈传鑫警官,感谢给我们帮助的其他同志!在你们的帮助下,我父亲的养老问题,终于妥善地解决了!”日前,曹杨新村街道收到一封感谢信,居民陈先生在信里表达对社区警务工作人员的感激之情。
扎根基层
做居民们的“解忧人”
(资料图片)
扎根基层3年,陈传鑫深得居民们的信任。不管大事小事,只要居民有困难,他总会第一时间赶赴现场,为居民提供帮助,化解纠纷。“我用尽了所有能想到的方法,但还是没办法解决矛盾,这时候,我想到了陈警官,便立即向他求助。”求助人陈先生激动地说。
原来,陈先生的父亲年近90岁,自今年元旦老伴去世后,他便提出了在三个子女家中轮流居住的想法。但子女们也都年过七旬,自身身体条件受限,家中几乎都住有三代人,且都不在曹杨辖区内居住。考虑到双方起居作息不同及父亲轮换住所舟车劳顿,子女们便商量着三人轮流去父亲家里照顾父亲。
然而,这个提议却成了双方矛盾的导火索。陈先生父亲不仅一口否决了提议,坚持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,还拒绝与子女们沟通。无奈之下,陈先生只得求助于曹杨新村派出所。
接到求助时,陈传鑫本以为是一场普通的家庭纠纷,于是按照规定程序上门调解。然而,经过不下数十次的入户谈心,他发现无论如何为老人梳理线索、分析原因,对方仍是不沟通,“不买账”。颇有经验的陈传鑫当即决定调转思路,找准矛盾点,精准攻坚。
收到居民感谢信
抓准矛盾冲突点
精准解决双方诉求
经过对矛盾双方情况的摸底排查以及分析判断,陈传鑫把重点放在尽可能满足双方诉求、寻找“最大公约数”上。为此,他采取了“两步走”的策略。
第一步,稳住双方情绪。调解期间,陈传鑫始终坚持换位思考,不论是气话还是心里话,他都耐心倾听、认真回应。对于双方的诉求,他也尽最大可能满足。
矛盾激化最强烈的那几天,陈先生父亲更是赌气,到派出所一连坐了好几天,只有饭点和晚上睡觉时才回家。陈传鑫不仅不觉得麻烦,反而跟所里同事打招呼,将老人当做来“串门”的“客人”。为防止夜间老人着凉,还贴心地为老人准备了被子。
第二步,找准矛盾点,解决根本原因。为此陈传鑫特地抽出大半天时间,用“倒推”的方法,溯本求源,找寻双方矛盾的本源与真正的诉求。“很多时候,可能最本质的问题,会被放大的争执与对立所掩盖。通过‘倒推’的这个过程,我发现,陈家老父亲就是想要一个老年生活既有保障,又能长时间获得陪伴的容身之所;陈家子女们则希望在尽孝之余,也能妥善平衡好自身家庭的日常生活。”
病因找到了,接下来就是“对症下药”。于是,陈传鑫为陈先生父亲详细介绍了敬老院的相关政策和服务,提议他到敬老院养老,并让子女们承诺定期探访。考虑之后,老人欣然答应前往。而这场持续了两个半月的家庭矛盾也终于画上句号。
老人对陈传鑫表示感谢
红色基因“接力棒”薪火相传
3月24日,陈先生父亲乘坐陈传鑫的警车,高兴地入住了敬老院。事情圆满解决,陈先生为表示谢意,送来了一封感谢信。对这一张薄纸,陈传鑫却看得比谁都重。
“我作为一位普通社区民警,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居民的每一项诉求都有着落。”陈传鑫说,每处理完一个案件,他都会再度复盘总结、提炼经验。这样一来,不仅自己的业务水平会得到提升,守护社区的能力也能更加扎实。
而陈传鑫所做的这一切,离不开家里人的支持。父亲陈德骅是全国优秀人民警察、劳动模范,不仅是陈传鑫的“引路人”,还是陈传鑫最坚实的后盾。“每当我找不到思路时,父亲总是通过他多年的工作经验,来为我指点迷津。”
曹杨一村旧住房成套改造签约期间,有户居民因房屋使用权问题产生了分歧。正当陈传鑫一筹莫展之际,父亲送来了“及时雨”。他教导陈传鑫,化解矛盾纠纷不是公安一家能“包打天下”,要学会借力巧干。试着换位思考,站在老百姓的立场看问题,用真心、真情去倾听他们的诉求和困难。
有了思路之后,陈传鑫立即借力“靠谱解纷中心”平台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,通过调解资源和力量下沉一线,发动居委会、业委会和律师事务所,组成 “四位一体”矛盾调解专班。这样一来,原先程序化的“硬性”调解轻松转变为拉家常式“柔性”调解,双方都能了解彼此的难处和让步意愿,最终矛盾被轻松化解。
下沉社区工作
在新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,像陈传鑫这样为人民办实事的社区建设者还有很多。他们的血液里始终流淌着曹杨人经久不息的“红色基因”。下一步,“靠谱曹杨人”们将继续当好推进社区发展建设的“绣花针”,把来自各个部门、各方力量的“千条线”,拧成解决问题的“一股绳”,“绣”出新时代的美好画卷。
记者:蔡剑飞
通讯员:盛佳妮
编辑:王雨思
上观号作者:上海普陀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