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国内 > > 正文

今日讯!你家囡囡“洋泾浜”吗?看看这位上海妈妈和她的混血宝宝

2023-02-19 11:41:58 来源:新民晚报

让上海小囡多讲上海闲话,是上海妈妈葛亮创办“囡囡洋泾浜”账号的初衷。家住长宁的葛亮和新西兰籍的丈夫育有两个可爱的女儿,除了普通话和英语,上海话也是这个四口之家的“官方语言”。三年时间里,在鼓励孩子多学、多讲上海话的过程中,葛亮带动了全上海800多位爸妈加入到“囡囡洋泾浜”的队伍中,很多小朋友从一开始不会说,到后来甚至当上了沪语讲解员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图说:葛亮一家 受访者供图(下同)

和“洋娃娃”一起《大闹天宫》

早在2018年,葛亮就曾带着女儿圈圈和团团参与过上海广播节的一次现场秀。两个有着洋面孔、却穿着印花旗袍的女孩张口说起上海童谣,现场效果好极了。大屏幕上同步显示的童谣,引发了台下全场观众的跟读,两个孩子第一次发现,原来有那么多人都会说上海话,学习上海话的热情一下子饱满起来。

图说:葛亮女儿参加上海广播节现场秀

不久后,圈圈和团团的上海话再次有了展现的机会。葛亮带着她们登上了“上海话·上海情”沪语传承推广展演的舞台。葛亮本就是土生土长的上海姑娘,看着上海美影厂的动画长大。这一次的比赛和戏剧相关,她便想到了经典影片《大闹天宫》,以此为灵感来源改编了一个脚本,带着孩子一起排练。圈圈和团团精彩地完成了表演,也在比赛中了解到沪剧、滑稽戏等众多沪语表演艺术。

图说:葛亮女儿登上“上海话·上海情”沪语传承推广展演的舞台

一系列沪语活动在葛亮的心里埋下一颗种子,她一直思索,怎样可以让上海闲话在新一代中可以延续下去。2020年,葛亮突然想到,可以用一种简单好上手的方式让孩子们先在家里讲起来。

葛亮自发联系了400多位好友,邀请他们的孩子每人报一个地铁站名,把当时上海18条地铁线的所有站点做成了囡囡沪语报站名的系列视频。最开始她联系这些爸爸妈妈,问他们是否愿意让孩子参与录制时,回答大多是“我们家不会说的,很‘洋泾浜’的”“讲到这个就生气,全家6个大人都是上海人,现在孩子不会说”。葛亮没有气馁,而是告诉他们,其实地铁站名只有几个字,几秒钟便可以让孩子开口说沪语,于是一站站名称很快被瓜分。

图说:孩子们用沪语报地铁站名

从沪语报站名,到沪语童谣、沪语配音、沪语情景剧,孩子们挑战的难度越来越高。众多家长主动投稿,分享自己孩子的沪语日常。上海通志馆也邀请孩子们走进老城厢,进行一次“海派城市考古”,开放了30组家庭的名额,邀请大家拍摄30个小辰光玩过的游戏,对于囡爸囡妈来说是一场怀旧,对于囡囡们来说也是一个新奇的体验。看到了孩子们的沪语越说越好,葛亮又趁热打铁,带着囡囡们到上海通志馆,用沪语提供志愿者服务,了解上海的前世今生,体验做义工的乐趣。

图说:上海通志馆邀请孩子们进行“海派城市考古”

让方言为孩子打开一扇“窗”

近3年来,葛亮和热心的家长们一共原创制作了“囡囡语言学”“囡囡扫盲”“囡囡童谣”“囡囡投稿”“每日一句学沪语”系列视频近500条,与上海爱乐乐团、上海木偶剧团、杨浦图书馆等单位共同开发了研学和“囡囡探访”活动,通过视频形式挖掘上海本土的地情特色,用囡囡讲沪语的形式展现上海风貌。

了解到“囡囡洋泾浜”这个组织后,很多家长都相见恨晚,希望能给孩子多提供一些讲方言的机会。曾在东华大学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的葛亮,在语言教育上有自己的心得:“语言环境是语言习得的第一要素。方言本身就是生活用语,孩子们熟悉的内容都可以很自然地结合,语言几大要素听、说、读、写,听是第一位,所以我作为家长能做到的是起码提供‘听’的场景和环境。”

图说:葛亮带着女儿参加2021中外家庭戏剧大赛

有时候和女儿交流,葛亮会坚持使用上海话,哪怕回答的依然是普通话,她也不放弃。但这也并不意味着生硬地“植入”,有时候她用沪语给女儿讲睡前绘本,“明明很催泪的故事,用上海话讲出来会变得很搞笑。”如果两个孩子偶尔冒出来几句上海话,葛亮一定会多加鼓励,让孩子更有信心继续说。

在葛亮看来,方言承载着时代的记忆和文化共鸣,多学习一种方言,其实就是多打开了一扇了解这个城市的窗口。春暖花开的季节,她计划组织一系列新的活动,将城市亲子骑行加入到研学项目里,带着亲子家庭一边走访历史建筑,一边了解城市历史。(新民晚报记者 赵玥)

标签: 你家囡囡洋泾浜吗看看这位上海妈妈和她的混血宝宝
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©   2015-2022 华中劳务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12018864号-26   联系邮箱:2 913 236 @qq.com